中国USDT是否违法?监管边界与风险警示

 

USDT(泰达币)作为主流稳定币,其在国内的法律性质一直备受关注。结合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监管政策及司法实践,答案明确:USDT相关业务活动属非法金融活动,个人参与交易亦存在法律风险。

监管层面已划定清晰红线。2025年央行公告明确指出,USDT等虚拟货币不具备法定货币地位,不得作为货币流通。无论是法币与USDT的兑换、虚拟货币间的交易,还是为USDT交易提供中介服务,均可能构成非法金融活动,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。即使是境外平台向国内居民提供USDT服务,也同样被禁止。

司法案例进一步印证了违法性。成都法院曾审结一起USDT交易纠纷,原告因炒币损失33万元后起诉介绍人,法院最终判决交易行为无效,损失由原告自行承担,明确USDT交易扰乱金融秩序的属性。更有甚者,湖南警方破获的USDT洗钱案中,犯罪团伙利用USDT转移电诈赃款1.7亿元,15名涉案人员全部被刑拘。

需警惕的是,USDT的“稳定币”属性易让公众忽视风险。部分人误将其视为安全投资标的,却不知参与交易不仅不受法律保护,还可能卷入洗钱、非法集资等犯罪链条。监管部门强调,任何因参与USDT交易导致的损失,均由个人承担。

综上,在中国境内,USDT相关交易活动已明确触及法律与监管底线。对于普通公众而言,远离USDT交易既是遵守法律规定,也是保护自身财产安全的关键举措,切勿被“高收益”幌子误导,陷入非法金融活动的泥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