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最近有没有要发行的虚拟币?”这一问题背后,暗藏着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。需首先明确核心原则:我国严禁任何虚拟货币的发行融资与交易炒作,近期所谓“新发行虚拟币”均属非法金融活动,参与其中不仅血本无归,还可能触犯法律。从近期案例来看,各类“新币”骗局呈高发态势,仅2025年以来,全国已破获相关诈骗案涉案金额超10亿元。
近期活跃的“新发行虚拟币”多以“蹭热点”“高收益”为噱头。如借助潮流IP推出的“拉布布Labubu币”,利用AI概念包装的“FNXAI币”,均通过制造稀缺性和升值幻想吸引散户入局。这些虚拟币无任何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支撑,发行方往往虚构“新加坡注册”“持有美英牌照”等背景,甚至伪造交易数据营造上涨假象,本质是纯粹的资金盘游戏。
新币发行骗局已形成成熟的套路链条。诈骗团伙先搭建虚假交易平台,参照主流币价格伪造K线图,再通过社交平台伪装“投资老师”晒盈利截图,配合“托儿”烘托氛围诱导入局。待投资者大额充值后,平台便通过“滑点”“插针”等数据操控制造亏损,或直接以“账户冻结”“缴纳保证金”为由拒绝提现,湖北省曾有3万人因此被骗4.6亿元。
监管层面的打击态度从未松懈。央行明确表示,将持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经营炒作,相关政策文件长期有效。司法实践中,此类“新币”发行者已被以诈骗罪追责,34名参与“欧比特平台”骗局的被告人已获刑3至12年不等。需特别注意的是,即便“新币”在境外发行,中国用户参与仍属违法,资金损失无法通过法律追偿。
综上,近期所谓“要发行的虚拟币”全是诈骗陷阱,不存在任何合法选项。公众需牢记“高收益必是高风险”,对“首发新币”“内部认购”等宣传保持警惕,切勿轻信社交群组中的投资话术。如发现相关骗局线索,应及时向反诈中心举报,选择银行理财等合法渠道,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唯一正确方式。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