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卖U币触法警示:掩隐罪真实案例的法律红线
USDT(俗称“U币”)的匿名交易特性,使其成为犯罪分子转移赃款的工具,而不少人因贪图小利参与买卖,最终触犯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(下称“掩隐罪”)。近期两起典型案例,清晰勾勒出这类犯罪的风险轮廓,为市场敲响警钟。
北京二中院审理的案件中,刘某明知何某所持20万元现金来源可疑,仍以贩卖U币的方式协助转移,这些钱款实为他人被诈骗资金。法院认定刘某主观明知且实施转移行为,以掩隐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6个月,并处罚金4万元。无独有偶,湖北枣阳的马某以“U币商人”自居,通过线下现金交易向受害人小周出售U币,协助诈骗团伙转移赃款,即便其当庭否认知情,手机中“锁单”“走流程”等聊天记录及异常交易流水,仍使其难逃法律制裁,最终被判处拘役五个月。
两起案例揭示出共性特征:被告人多被“手续费”“差价”等小利诱惑,心存“行为难被发现”的侥幸。法官明确指出,虚拟货币交易中,若存在跨地区现金交易、资金流向个人账户、交易对象刻意规避监管等反常情况,就需警惕涉案资金的犯罪属性。
当前司法实践中,聊天记录、交易流水等均为关键证据。在此提醒,切勿参与来源不明的U币交易,更不要轻信“安全无风险”的承诺。一旦协助转移犯罪所得,无论是否承认知情,客观证据都将形成完整链条,最终面临刑事处罚。守住法律底线,才是对自身最有效的保护。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