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月亮币” 并非单一概念,在不同领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涨幅轨迹:一类是曾被称为 “币圈茅台” 的 LUNA 虚拟货币,另一类是第五套人民币中的荧光收藏币,二者的涨幅逻辑与风险属性天差地别,需精准区分。
在虚拟货币领域,“月亮币” 是 LUNA 币的俗称,其涨幅曾创造币圈神话,暴跌更堪称灾难样本。2020 年 3 月,LUNA 币价格仅 0.1201 美元,依托 Terra 生态的算法稳定币机制,一路攀升至 2022 年 4 月的 119.18 美元高点,涨幅达 991 倍,总市值一度突破 410 亿美元。但这场暴涨缺乏真实资产支撑,2022 年 5 月因稳定币 UST 脱锚引发 “死亡螺旋”,短短一周内价格从 87.78 美元跌至 0.0001972 美元,跌幅超 44 万倍,前期涨幅化为乌有,20 万韩国投资者血本无归。即便后续分叉出新链 LUNA,价格长期在 1-2 美元震荡,较巅峰涨幅已可忽略不计。
而收藏市场中的 “月亮币”,是 1999 版 1 元纸币的特殊荧光品种,因荧光灯下显现 “月影” 得名,涨幅依托稀缺性稳步攀升。其中两冠版本存世量极少,品相完好的单张报价已达数百元,部分狮子号珍品更是炒至 600 元,较 1 元面值涨幅达 600 倍;三冠版本虽数量稍多,市场价也达几十至上百元,溢价数十倍。这类涨幅源于收藏领域的供需关系,随着第五套人民币逐渐退出流通,存世量进一步减少,长期仍有稳定升值空间。
两类 “月亮币” 的涨幅本质截然不同:虚拟货币 LUNA 的暴涨是市场投机催生的泡沫,最终以崩盘告终,且我国明确其相关业务为非法金融活动;收藏币的涨幅则基于实物稀缺性与收藏价值,属于合规的民间收藏行为。
特别提醒:切勿混淆两类 “月亮币” 概念,更需警惕虚拟货币的炒作陷阱。LUNA 币从千倍暴涨到归零的历程警示,虚拟货币涨幅再惊人也只是账面数字,随时可能化为乌有。若涉及收藏领域,需通过正规渠道鉴定真伪,远离虚拟货币交易,守护财产安全。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