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moodeng 币是什么?是否值得投资?” 在加密货币查询中,这个名字始终笼罩在信息迷雾中 —— 截至 2025 年 10 月 23 日,CoinMarketCap、非小号等主流平台均未收录 “moodeng 币” 的任何官方数据,既无明确的合约地址、白皮书披露,也无价格、市值、交易量等基础行情信息。这种彻底的 “信息真空” 状态,恰恰是此类代币最危险的信号,其本质极可能是借加密概念炒作的诈骗工具。
首先要警惕 “名称模糊” 背后的认知操纵。加密市场早已陷入 “代币过多、名字不够用” 的混乱局面,上千种 ERC20 代币中,同名、近名代币层出不穷,甚至曾出现交易员误买相似名称代币导致价格暴涨 300% 的闹剧。“moodeng 币” 的名称既非英文缩写,也非行业通用术语,更可能是诈骗分子刻意制造的模糊标识:既可以宣称是 “某海外创新代币的中文音译”,也能包装成 “区块链项目的内部测试币”,通过模糊性规避监管追溯,同时降低投资者核实信息的可能性,这与澎湃新闻揭露的 “伪造不存在的虚拟币实施诈骗” 的套路高度吻合。
从价值支撑维度看,moodeng 币连 “投机标的” 的底线都未达到。即便如 VET 币这类有实体合作支撑的代币,其估值增长仍受限于生态强度与市场基数,而 moodeng 币完全缺失技术架构、应用场景、开发团队等核心价值要素。人民日报早已明确指出,部分不法分子故意混淆 “币” 与 “链” 的概念,将无任何落地场景的空气币包装成 “区块链创新项目”,本质是通过投机炒作聚集风险。缺乏价值锚点的 moodeng 币,其所谓 “价值” 仅存在于诈骗分子编造的谎言中,与我国央行定义的 “不具备法偿性的虚拟商品” 有着本质区别,甚至连虚拟商品的基础属性都不具备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其贴合典型诈骗的操作路径。结合虚拟货币诈骗的共性模式,若有人推广 moodeng 币,大概率会遵循 “引流 - 洗脑 - 甜头 - 收割” 的四步陷阱:先通过社交平台散布 “内部消息”,用 “高收益” 吸引用户入群;再由 “水军” 伪装投资者晒虚假收益,由 “导师” 讲解虚构的技术前景;随后以小额返利诱骗用户加大投入;最终以 “提现审核”“账户冻结” 为由索要 “解冻金”,直至榨干资金后失联。这种套路在近年虚拟货币诈骗案件中反复出现,而 moodeng 币的信息空白状态,恰好为这类操作提供了完美掩护。
监管层面的定性更彻底否定了其合法性。我国自 2021 年发布数字人民币白皮书明确虚拟货币属性后,始终严禁代币发行融资与交易炒作,强调此类活动本质是非法公开融资。moodeng 币若存在交易推广行为,本身就已涉嫌违法,而其信息不透明的特征,更可能关联洗钱、非法集资等深层犯罪。即便在监管相对宽松的海外市场,此类 “三无代币” 也因缺乏合规备案,随时面临平台下架、资金冻结的风险。
对投资者而言,moodeng 币的 “信息真空” 就是最明确的风险警示。加密投资的底线是 “信息可查、逻辑可循”,即便面对 VET 币这类有实体支撑的项目,仍需审慎评估其估值合理性,而对于 moodeng 币这类连身份都无法证实的代币,任何投入都等同于 “给诈骗分子送钱”。牢记 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 的基本常识,拒绝点击陌生推广链接、不下载非官方投资 App,才是防范此类陷阱的关键。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