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太坊最少可以买几个?低门槛背后的非法交易陷阱

 

“以太坊最少可以买几个” 的问题,看似在询问交易门槛,实则藏着虚拟货币诱导投机的典型套路 —— 从技术层面看,以太坊支持小数点后 8 位的小额交易,理论上最少可买 0.00000001 枚;但对国内用户而言,无论购买数量多少,参与交易均已触碰法律红线,与比特币挖矿的非法属性一脉相承。

从技术规则与市场实践看,以太坊的 “最低购买量” 几乎无门槛。与比特币类似,以太坊也设有最小单位 “wei”,1 枚以太坊等于 10 的 18 次方 wei,折算成常用单位即支持 0.00000001 枚的小额交易。在境外交易平台上,这一规则被转化为 “百元可买” 的宣传噱头:以 2025 年 9 月 30 日 4007.58 美元的现价计算,0.001 枚以太坊仅需约 4 美元,折合人民币不足 30 元即可参与。这种低门槛设计,本是为满足链上小额支付需求,却被投机者包装成 “人人可参与的投资机会”,与比特币挖矿视频里的 “低投入高回报” 宣传如出一辙。

但 “小额可买” 的背后,是价格剧烈波动的资金风险。近期以太坊正遭遇严重信心危机,价格单周下跌 10.25%,现货 ETF 单周资金流出达 7.958 亿美元,创历史纪录。技术面显示,其关键支撑位 3875 美元岌岌可危,一旦跌破可能跌至 3403 美元以下,小额投资者极易因波动被 “收割”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低门槛正成为骗局新诱饵:不法分子模仿比特币挖矿视频的造假套路,伪造 “以太坊小额跟单” 平台,以 “最低 10 元可买”“周收益 20%” 为噱头诱导入金,待用户小额试水后再诱导加大投入,最终卷款跑路。2025 年广州赵某就因轻信 “小额高回报” 谎言,120 万元投资款血本无归,资金通过虚拟货币钱包快速洗白,维权无门。

更核心的是,国内任何数量的以太坊交易均属非法。我国早已明确虚拟货币非法定货币,交易服务机构属非法金融活动,2024 年司法解释更将虚拟货币交易纳入洗钱罪认定范围。这意味着,即便仅花 30 元购买 0.001 枚以太坊,也已涉嫌参与非法金融活动 —— 正如苏州男子因偷电挖矿获刑所示,虚拟货币相关行为的法律风险不与数量挂钩。境外平台的 “小额交易通道”,本质是规避监管的非法渠道,资金跨境流动可能触发反洗钱调查,面临资金冻结与法律追责的双重风险。

对比以太坊 “小额可买” 与比特币 “低门槛挖矿” 可见,门槛高低从未改变风险本质。前者以 “低价入门” 诱骗交易,后者用 “简单操作” 诱导挖矿,均是利用用户 “试错成本低” 的心理设局。央行早已点明,虚拟货币相关活动本质是投机炒作,以太坊的 “低购买门槛” 不过是扩大骗局受众的工具。

综上,以太坊 “近乎零门槛” 的购买规则,是非法交易的 “钩子” 而非投资机遇。国内用户需延续对比特币挖矿视频骗局、虚拟货币非法性的认知,坚决不被 “小额可买” 迷惑。牢记监管红线:无论以太坊最少能买几个,国内参与交易就是踩法律雷区,远离才是财产安全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