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来,有不实传言称 “中国正式承认 Pi 币”,这一说法在 Pi 币投资者群体中引发热议,然而,事实并非如此。深入探究中国相关政策法规与 Pi 币的本质,就能清晰认识到这一传言的荒谬性。
从中国的货币发行体系来看,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货币发行唯一的合法机构。根据 2013 年 12 月 3 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的《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》以及 2017 年 9 月 4 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《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》等一系列监管文件,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,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,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。Pi 币作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,显然不符合我国法定货币的定义与要求,中国从未正式承认其货币地位。
Pi 币自身存在诸多问题,难以获得官方认可。自 2018 年成立以来,Pi 币虽宣称致力于让加密货币通过移动设备更易获取,吸引了超 5000 万活跃用户 ,但其发展模式饱受争议。其挖矿方式仅需在智能手机上简单操作,与比特币等需高性能挖矿设备、消耗大量算力和能源的加密货币不同,这使得 Pi 币的价值基础薄弱。并且,Pi 币多年来无法交易,在登陆主网后,价格波动剧烈,上线 24 小时内就暴跌 50% 以上,后续虽有回涨,但市场表现极不稳定,凸显出其作为投资标的的高风险性。
在法律合规层面,参与 Pi 币交易面临巨大风险。已有多地网警发布风险提示,指出 “Pi 币免费挖矿” 背后存在倒卖用户个人信息、骗取钱财等欺诈行为。若在中国参与 Pi 币交易,不仅个人财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,一旦交易涉及洗钱、诈骗等违法活动,参与者还将面临法律责任的追究。
那些声称 “中国正式承认 Pi 币” 的消息,很可能是 Pi 币项目方或部分投机者为炒作币价、吸引更多人参与而散布的虚假信息。投资者切不可被此类谣言误导,应理性看待 Pi 币,认清其本质与风险,避免因盲目跟风而遭受财产损失。在投资领域,尤其是虚拟货币投资,时刻保持警惕,遵循国家法律法规,才是保障自身权益的关键。